查看原文
其他

赢麻了的“二舅”和他永远治不好内耗的外甥

小也 思庐哲学 2022-12-11
(哲学前沿系列读书会02期:意识,概念与自然类——如何理解非人类的意识)
(点击预约

声明:

笔者个人对二舅本人没有任何意见,她非常敬佩二舅的精神。

本文仅表达笔者从特定角度出发,对“内耗”普遍化这一情形的思考。

标题说“二舅”赢麻了,是指“二舅精神”在被过度赞誉的状况下消解了我们对于自己处境的反思。

把“二舅”打上引号,也是指此刻形成某种符号的故事及其内核,不关二舅本人的事儿。

欢迎各位朋友积极发表不一样的见解,如果有完善的论证当然更好啦。

但杠就是您对哈。


“二舅”仍然挂在微博热搜榜,我们也仍然在讨论生活怎么这么苦,该怎么解决。

昨天激情敲下的《祖传二舅,包治精神内耗》,提及二舅的故事治不好我们的“精神内耗”。

就有朋友在留言区发表疑惑:个人应该怎么超越苦难,怎么和苦难和解?我们的精神内耗,到底该怎么治?

对于这个问题,我的看法是:越治越内耗,不如不治的好。


 


想治精神内耗,首先就得明白啥叫精神内耗。


《反内耗》一书是这样定义内耗的:

个人因注意偏差、思维困扰、感受与理智冲突,体验到的身心内部持续的自我战斗现象。


而向来不太靠谱的百度百科告诉我们:

“人在自我控制中需要消耗心理资源,当资源不足时,人就处于一种所谓内耗的状态,内耗的长期存在就会让人感到疲惫。这种疲惫并非身体劳累导致,而是一种心理上的主观感受,是个体在心理方面损耗导致的一种状态。”


大体上讲,出现精神内耗的现象,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对自己着手去做的事情缺乏正面的反馈。人天然地规避风险和危害,所以当事情的预期一团迷雾,甚至并不乐观时,我们就会陷入“精神内耗”。


一位准大二的学弟在学校表白墙问,我该去哪里找一份实习?我该考什么证、参加什么活动和竞赛、刷什么样的履历,才不至于“毕业即失业”,不至于被这个飞速前行的社会抛下?


我记得我自己考研之前很焦虑,常常在图书馆门口思考人生。没上岸怎么办?大家都那么厉害又那么努力,我只有一点儿小聪明和读了一肚子的闲书,到哪里都竞争不过,是不是只能躺在家里混吃等死?


考研、考公接连失败的朋友六月份毕业后进了厂,天天加班,深夜emo,跑来诉苦:方案改到第四版了,却还是被总监说像小儿科,甚至问她:是谁允许你毕业的?本科期间那么自信的一个人,每次期末作业随便一写都能拿满绩,现在每一版方案都谨小慎微,光是错别字和标点符号就要检查五遍。



仔细想一想朋友们,上述的几个场景有什么共同点?

人被卷入到激烈的竞争中,无法置身事外。



我们高考前想上名校,上了名校要刷履历,要继续刷学历,刷各种证书,来证明自己能够提供合格的、出色的生产力。经过遴选,合格的生产力终于被嵌入生产的环节中,却仍然要在多方鞭策下,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,创造更多的价值。


我们作为生产工具的身心,过不出二舅那样饱满的人生。

我们的“内耗”,也正是来源于被抛下的恐惧。


很想吐槽一句,虽然黑格尔在《精神现象学》中论述说自我否定和走出自身才是生命的本质,但也不是给人这么用的啊。黑格尔的意思是我们要发扬自由意志和能动性,去实现自己的人生;而这种竞争之所以能够成立,甚至愈演愈烈,却是由于我们为着生存,不得不卷入竞争。


(Ps:“又人死于习惯,这就是说,当他完全习惯于生活,精神和肉体都已变得迟钝,而且主观意识和精神活动之间的对立也已消失了,这时他就死了。因为一个人之所以在活动,是因为他还没有达到某种目的;而在争取达到目的时,他就要创造自己发挥自己。目的一经达到,活动和生命力也就消失了,接着而来的乃是对一切失去兴趣,也就是精神或肉体的死亡。”)



没有话语权的普通人,一朝一夕之间确实很难改变造成我们内耗的情形。

所以路就剩下两条。

突然之间,要不要和自己的内耗和解,成了哈姆雷特的经典问题。


《二舅》视频的作者 @衣戈猜想 在访谈中说:

“苦难就是又苦又难,没有任何可以升华的地方,我不认为每个人都必须得去受那种苦难。你要非说是鸡汤的话,我也没有办法。因为我希望的是,你如果特别拧巴,你跟这个世界、跟自己就是不能和解,你看完这个视频之后自己有点被治愈了,有点被和解了,然后接下来就必须得是接着干。”


——接着怎么干?


接着投身于无休止的竞争里去,接着自作工具在这套生产流程里冲锋陷阵,然后没几天接着内耗,再翻出二舅的故事来看一眼,循环以上流程直到退休吗?

哦,我们可能还熬不到退休,就先被公司“毕业”了。


然后我们发现,在“二舅”这条视频的叙事里,治好内耗的办法是“从不回头看”。于是,“内耗”就天然地被等同于悲观和瞻前顾后了。

我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?我是不是太过瞻前顾后、畏首畏尾,所以才什么都做不好?我是不是应该放下这些想法,埋头把活先干了再说?

是的,所有的职场发展书和企业管理人员,在帮助你解决精神内耗问题的时候都是这么说的。



但这治标不治本。


昨天的《祖传二舅,包治精神内耗》里说,二舅的故事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良好的幻觉:无论多惨,总有办法。

“这条路通向的一定是胜利”——什么是胜利?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按自己的喜好解释。给自己画大饼,肯定要画自己最喜欢的。

而在这种“接着干”的语境里,我们大概率想不明白,其实“接着干”的时候,我们所希求的不是消除各种特权与压迫,而是我们自己成为手握特权的人。

那么,这样的和解和治愈,一定程度上等于自欺。画饼不能充饥,只要是谎言就总有被戳破的一天;即使是自欺也不例外。


所以,各位精神内耗患者们,在这里我诚恳地建议你们抛弃这种治疗方案。

否则,在意识到这种谎言的时候,内耗就会加剧。

这就是我在开头说“越治越内耗”的原因。



如果不想自欺,那就接着“内耗”。

这句话说出来挺残酷的。毕竟大家也都说了,仅凭个人的力量阻挡不了成体系的内卷和剥削。

但是我们再次援引前面黑格尔说过的话:走出自身才是生命的本质。


德国哲学家恩斯特·布洛赫几乎用了一生的时间去研究希望。他说,希望是世界的动力,是哲学的第一原理。是的,没有希望,我们就难以作为人而生活。

我们拥有希望,拥有目标;目标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,就必然使我们痛苦。使我们痛苦的是糟糕的生活,而我们所期望的是一种可以实现自我的、饱满的人生。

我们期望的是人人都过上一种可以实现自我的、饱满的人生。我们期望的是一种乌托邦。


所以看到世间的种种苦难和不公,才会真诚地感到遗憾和痛楚。

我仍然存留着一点希望。所以我选择不以这种方式和解,不以“胜利”的话语自欺。

我选择直面并努力拉近我们与梦想中乌托邦之间的距离。


*在说出这些话的时候,我并不想自我感动。和解也好,抗争也罢,都只是一种选择。只是在这件事上,我个人想做一个理想主义者而已。



当然,选择怀揣希望继续抗争,也不是说就一定要长期忍受这种精神上的折磨。毕竟,如果真的完全不能和解,那就纯粹成了精神内耗,有害无利。


个人觉得可行的一种方式是,可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,但不要总是责怪自己。

习惯于保持反思,对自己,也对整个看似不可改变的大环境。

这个世界PUA我,说问题都出在我身上。它凭什么?

明明是它的问题更大。

为什么要搞这种泯灭人性的竞争?为什么苦难和不公仍然存在?为什么直到今天我们都没能完全消灭特权?


除此之外,我们还可以在有限的空间里行动起来。哪怕只是在别人被网暴的时候给予一点支持的话语,或者在自己的工作方案被无理否定时据理力争。

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告诉我们,再小的行动也是行动。而只要行动,就有力量。



保持清醒,保持反思,保持对一切不合理事物的抗争。

保持本真的希望。


作者:小也
排版:莫一
审核:永方
美工/VI:小周
配图:《Hello!树先生》、《山河故人》






点击阅读原文加入“哲学前沿philontier”!

读了好文,点个“在看”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